探访河南人在京最早的老乡会所如今破成大杂院
发布时间:2023-05-14 17:24

  北京有条著名的胡同,叫达智桥胡同,到胡同游逛就会发现小巷北侧有一处大宅子,看起来就很有故事感南京婉姐龙筋工作室。这就是河南人都应当了解的院落——嵩云草堂,这里是历史上河南人在京最大的会馆,就像今天的“驻京办”“老乡会”。

  这条胡同位于宣武门外。此宅看大门还十分气派,只是破旧不堪了。此处最早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高拱在此购得荒地二亩,用以建中州乡祠以备在京豫人集会之用。到清康熙十年(1671年),工部尚书汤斌正式建立了中州乡祠。咸丰时户部侍郎毛树棠,又在祠东购得地基二亩,由此建成了河南在京最大的省级会馆。

  进得院内,都是些杂乱的小平房。谁曾想,这样杂乱的场景背后,隐藏着很多历史故事。同治末年,兵部尚书毛昶煦、袁保恒(袁世凯的从叔)等人又筹资在会馆内修建了精忠祠,供奉岳飞像进行祭祀。1895年公车上书时,嵩云草堂还与同在达智桥胡同的松筠庵一起做过各省举子集会、签名的场所。

  杂院内部有棵沧桑的石榴树,可以想像以前院内的盛况南京抓龙理疗。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在此处开会议事;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张勋等人也曾经在嵩云草堂里秘密筹划过清帝复辟;汪精卫与杨度、袁克定等人还曾在嵩云草堂筹划组织“国事共济会”等事宜。如此院落,与中国历史的很多人物事件发生着关联。

  据资料介绍南京抓龙筋理疗,此院在1873年重修时加以扩建。房屋多了,除了接待科考学子外,也接待同乡住宿。据说当时由于河南同乡会资金雄厚,所以河南同乡住乡祠免费,逢年还送一袋面粉以助节用。因此就吸引了不少底层的在京河南人。

  新中国建国后,在这里居住的工厂工人和居民日益复杂,不断扩容和增建房屋,原有老的会馆建筑也渐渐拆除了,也不再只是河南人的“地盘”了。

  这里还曾经有办学的历史。清末民初时河南旅京豫人为解决子女就读问题,曾将嵩云草堂辟为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以后学校更名为京兆私立河南中学,1928年河南中学改名为北平市私立嵩云中学。解放后南京抓龙筋理疗,嵩云中学与燕冀中学合并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南京抓龙筋理疗,原址改为上斜街二小。图中这位80多岁的老人就对我说,他小时候就在这个院子里的小学读的书。

  老门墩历经沧桑,不知还是不是当年嵩云草堂的原有门墩了。期待有朝一日,早日将这处河南人的会馆修复一新,讲述“河南老乡”那段在京往事。南京正宗抓龙筋南京抓龙筋理疗

X

微信号: qhyx102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