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学校长吕建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人民网:落实江苏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位网友,今天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的嘉宾是学校长吕建教授。吕校长,欢迎您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人民网: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学无疑是江苏高校建设“双一流”的排头兵,首先想请问吕校长,学校在这方面有何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吕建:学是一所具有“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南京抓龙筋,是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江苏最具引领作用的交汇点,是一所正在向更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奋进的开放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4年5月4日,习总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当前,学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相关要求,学的“双一流”建设已经铺开了家国天下一盘棋的大格局。
学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九个第一”,秉持“修身(推进综合改革南京专业抓龙筋,适应新时代)、齐家(全面实施服务江苏战略)、治国(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平天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理念,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推动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两大转变,进一步拓展学双一流建设的思想空间、谋划空间、行动空间和成就空间,以实现立德树人、卓越研究、一流队伍建设三大突破为抓手,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生态体系和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发展道路,早日建成习总提出的“第一个南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学力争打造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南大特色的学科,建设特色鲜明南京正宗泰式抓龙筋、布局合理,文理工医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我们按照三个层次构建、优化学科生态布局:第一层次,通过文理交融、理工融合,探索优势基础学科向现代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和新兴工程学科的拓展与延伸机制。第二层次,通过“十百千工程”,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实现重大学术创新,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第三层次,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力争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应用领域瓶颈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一流的学科高峰。
人民网:全省教育大会也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想请问您,在立德树人方面,学都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
吕建:大学的立身之本及核心使命都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与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
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始终致力于民族振兴,培养出一批批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学毕业的本科生中有145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了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规划,全面启动了“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工程“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学校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使命,并把这一内涵融入到包括“三三制”本科生培养新方案、“二三三”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四三三”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五四三”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在内的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2014年获得了特等奖,2018年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又有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一等奖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南京正宗泰式抓龙筋。
在下一步的“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将按照立德树人是纲纲举目张的思路来统领一流大学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立党的领导统总体发展,立方向自信创一流范式,立初心使命推内涵发展,立理想信念促凝心铸魂,立交叉融合攀学科高峰,立科研转型凸支撑作用,立师德师风建一流队伍,立以德为先植成长基因,立育系促全面发展,立服务需求展家国情怀,立开放合作聚八方资源,立改革开放建内生动力,立统筹协调促一流建设”总体思路来铸造立德树格局,把灵魂塑造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回归高等教育的本原。学已经把今年确定为“熔炉工程建设年”,将召开“熔炉工程”建设大会,按照大学工、大思政、大教育思路,健全“三全育人”运行体系,完善“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
人民网:我们也注意到,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发挥好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的作用。学的科学水平和科研成果蜚声中外,接下来想请您分享一下南大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特点。
吕建:近年来,学全面贯彻落实习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强化基础研究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学研究创新体系,力争在国家战略急需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技术、领域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创造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南京正宗泰式抓龙筋,不断探索做好“科教兴省”与“省兴科教”这篇大文章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积极打通从“人才强与科技强到产业强与经济强然后到江苏强与国家强”通道的新机制,为促进和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南大智慧和南大力量。下面我举几个方面来做一些说明!
第一方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打造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的高原和高峰,为我国科技事业从跟跑走向并跑和领跑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断为江苏改革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大的原动力。例如,上世纪80年代,学率先将中国的科研与国际接轨,引领了中国高校评价制度改革,创下内地高校SCI论文数连续7年第一、被引用次数连续8年第一的辉煌记录,为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开风气之先。近年来,在国际公认的衡量基础研究影响力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上,学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球高校前20位,2019年位居全球高校第10位、中国高校第2位。此外,我们还在《Nature》《Science》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取得了新的突破与进展。
第二个方面,我们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目标,聚力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为特征的原创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途径,聚焦江苏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若干领域率先突破,为全面持续提升江苏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表率。例如,2006年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2018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新模式的探索方面又取得了新突破。
第三个方面,我们以一流的人文社科研究为依托,打造了高端智库平台,实施文化传承创新重大工程,集聚了一批文化名流,产出了一批传世经典,催生了一批文化产业,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智库建议,助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例如,“江苏发展高层论坛”迄今已举办35期,是国内高校主动为江苏和社会服务的一个著名品牌,被誉为江苏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最重要的智库平台。
第四个方面,学依托基础研究的优势,聚焦与国家、区域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构建了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与省市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围绕江苏新兴产业和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建立起25个校地合作平台,强化技术引领、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技术集聚,形成覆盖江苏全省的成果转化网络,建立起有思路、有抓手、有体系、有平台、有模式、有链条、有机制、有举措、有示范、有亮点、有成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人民网:我们说,不论是科研还是育人,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才。您也曾经说过“凡事问队伍,凡事强队伍”,南大目前正在打造一支什么样的人才队伍?
吕建:习总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源兴,则南大兴;第一资源强,则南大强。
经过双一流的建设,我们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一轮“登峰人才计划”、探索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做大做强研究系列等举措,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目前,学已经拥有一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5人,“青千”“青长”“青拔”“优青”等青年人才212人,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学把今年确定为“第一资源开发年”,明确把“第一资源”开发作为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第一抓手。我们刚刚召开了学新时代“第一资源”开发大会,以有利于立足立德树人根本、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学术水平为核心目标,开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大、质量强、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将以“学术人才头雁工程”为牵引,推进实施“四大计划”,力求以点带面,标杆引领:一是汇聚顶尖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擎天计划”;二是启动准聘长聘,推进青年学者“腾飞计划”;三是促进快速成长,实施青年学者“跨越计划”;四是培养拔尖人才,推出青年学者“毓秀计划”,努力营造立德树人和潜心学术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人才全面、快速成长的新环境,构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吸引全球优秀学者到校工作,形才荟聚的良好局面,为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
人民网:刚刚,吕校长从立德树人到师资打造,从学科建设到科研转型的分享,也让我们对学的初心和雄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再次感谢吕校长接受人民网专访,也感谢各位网友的陪伴,我们下期再见!南京婉姐抓龙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