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向守志赋闲在家已经数年之久的向守志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军委副总长打过来的,电话里副总长开门见山说:“叶帅说了,明天你就去二炮报到上班,已经定了,你就执行吧!”而这已经是向守志第二次担任二炮司令员了。
向守志,原名向守芝,1917年11月出生在四川宣汉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之中。向守志在家中排行老六,上有四个哥哥以及一个姐姐,然而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里,灾难却总是接踵而至,在向守志7岁那年,大哥和父亲先后过世,三个哥哥也被抓去当了壮丁,从此了无音讯,嫂嫂们也改嫁,只剩下向守志和母亲相依为命。
而引导向守志走向的却还要说起姐姐的离世。向守志12岁那年,他和母亲突然接到信:姐姐分娩了,向守志高兴不已,带着家里省吃俭用的一点钱和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糯米,走了两天两夜去看望姐姐。
然而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个五雷轰顶的噩耗:由于姐姐产前备受煎熬,产后也落下了病根,因为没有钱治病,姐姐产后不到四十天就含泪辞世了。一个12岁的孩子,父亲没了,哥哥们了无音讯,本就分崩离析的家,现在唯一的姐姐也突然没了,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在跟随一个走村串乡的药材商结伴回家的路上,向守志一路走一路哭,药材商也听说了他的苦难和不幸,于是安慰他说:“孩子!别难过,穷人的苦日子快熬到头了,你听说过王维舟组织川东游击队的事吗?”向守志老实地回道:“听说了一些。”。
接着,药材商向向守志讲述了有关于王维舟组织游击队的故事,虽然向守志年纪轻轻,对王维舟组织游击队,闹的事情懵懵懂懂,但是向守志认定,王维舟一定是一个大好人,为穷人打抱不平的大英雄,他的心里暗下决定:有朝一日,一定要找到王维舟,参加游击队。
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率部入川,开辟川陕根据地,当时就流传着“四川来了徐向前,大小军阀心胆寒”的口号,向守志对红军向往已久,但是由于年少,向守志先参加了少年先锋队,成为了当时年纪最小的队员。
1934年,17岁的向守志如愿加入红军,第二年他就跟随着红四方面军走上了长征路,参加了川陕苏区“六路围攻”作战。长征路上,向守志是连队收容队的负责人之一,三过雪山草地,只是向守志一个人就救出了十几个战友。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向守志从连长干到团长,并率部参加了无数次敌后抗战战斗。1938年神头岭伏击战中,年仅21岁的向守志机枪连连长,亲自指挥6挺“马克沁”重机枪,打得鬼子叽哇乱叫,尸横遍野,神头岭也就此成为了日本鬼子的“伤心岭”。
解放战争期间,向守志担任2野九纵26旅旅长的时候,还创造了一个旅全歼敌军5个团的模范战例,新中国成立之后,军事学院还将这一战例编入军事教材之中,后来,我军完成消灭军队的最后一战也是向守志率军完成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向守志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出征,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就是向守志的兵。1955年,37岁的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成立,少壮有为、风华正茂的向守志更是作为第一批学员,进入其中学习。
整整三年的学习,让向守志终生难忘,也增加了几分儒将的气息,很多年之后,向守志在回忆学习初期的苦和难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读书是听不见枪声的战斗,教室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以前上战场打仗是为了换取今天的和平!走出战争读书却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战争!我们就是穿越在战争与和平的隧道中,不仅品尝了其中的甘苦,也收获了思想理论的升华。
1960年,从学校毕业,本以为可以顺顺利利回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军队中的向守志,却是迎来了一个两难的抉择,武汉军区的司令员陈再道征求他的意见,要他回到武汉军区担任参谋长;与此同时,高院的好友、炮兵政委邱创成却是希望他能够去西安,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建立一座专业干部培训基地,这让刚刚毕业的向守志陷入了两难。
熟悉军队的人都知道,军区参谋长,那可是大军区的副职,比军长要高一个级别;而院长,却是平级调动。一个是他熟悉的军事领域,另一个却是培养使用尖端武器人才的全新领域。一面是平步青云,稳稳向上,一面却是全新的未知,向守志却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在军事学院中学习的时候,向守志就曾听过钱学森教授讲导弹、火箭的课。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SS-5;美国也研制成功了射程8000公里的“鲨蛇”巡航导弹,美苏两国都组建起了战略火箭导弹部队,导弹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落后就要挨打!”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毛主席、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了建立我国核工业和火箭工业的决策,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核反击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垄断,抵御外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导弹研制事业也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布置,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的工作也相继揭开了序幕。按照我军的传统,“治军先治校”,我军第一所培养战略导弹干部的学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在西安应运而生,第一任学校校长就是向守志。
为了守住自己的志向,守住中国国防走向维护世界和平南京抓龙筋、走向世界强国之列的志向,向守志拿出了他打仗时候的气魄和40岁年纪的活力,从零开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全新的导弹探索之路,上任的那一天,他改写了自己用了四十年的名字“向守芝”改为“向守志”,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在向守志的记忆里,刚刚建校的那段日子里,是最困难的时候,这一年,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中国作对,天灾、人祸一并发生在这一年中。
先是赫鲁晓夫背信弃义,不等156项工程结束,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走了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带走了所有的工程图纸和资料。导弹工程也是其中的一项,自然也没有例外,突然就终止了正在进行的研制和发射,中国的导弹事业一夜之间就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
同样是这一年南京抓龙筋,三年自然灾害不期而遇,多地粮食欠收,苏联紧逼还债,给原本就紧张的经济形势再次雪上加霜。经济困难波及全国,军营虽然好一些,粮食供应得到保证,但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依然能强烈感受到供应紧张带来的饥饿和疾病。
也正是在这一年,向守志在西安的东郊开始了导弹学院的艰难起步,他到达这里的时候南京泰式抓龙筋,正值学校开学,但是他却悲哀地发现,学校除了前炮兵学校头年招生的2000多名学员和一些尚且能够使用的校舍之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教员没有,教材没有,教学设备没有,有关导弹方面的教学积累更是一片空白。
怎么办?等是等不来的,急也是急不来的,向守志明白,当务之急就是要先解决学院基础课的师资问题,没有老师,向守志就亲自去全国各地找老师,只要和发射专业有关的学校他都上过门。
“挖不来”教员,向守志就“拔”青苗,让在校的优等生提前毕业,前往二炮学校进行教课,经过一番南征北战,向守志在头一年就一次性从地方大学选调了230名优秀的大学生入伍,经过短期速成培训,年轻的教员们成为肩负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力量。
在解决教员的同时,向守志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场“战役”——编写教材。向守志和其他学校的领导,一边组织曾经跟苏军顾问学习过导弹专业的教员整理笔记,一边向国内有关大学的教授、专家寻求帮助。
在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两年下来,他们共编写导弹专业和各类基础课教材近百种,收集有关资料多达4万多册,极大地充实了教学的内容,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几乎同一时间,向守志打响了第三场“战役”——解决教学设备问题,为此,向守志找到了那些分别在中央机关、省、市和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老战友,请他们帮忙,给学校添置教学保证器材。
不仅如此,向守志亲自带队,带领着全体师生参加基建劳动,一年后,30多个教室和一万多平米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就连大型导弹发射演练,也有了自己的场地,不必再为保密工作而发愁。
就这样,中国第一所导弹专科学院正式开设导弹专业课程,设了4个系,又将原本的5年本科学制缩短了1年,全院2000多名大学生,毕业后便走进了导弹部队,肩负起了上个世纪中国导弹军事走向全世界、领先全世界的重任,而向守志就是那个最重要的领路人。
然而就在此时,噩耗却从家里传了过来,妻子张玲被诊断为直肠癌,向守志心如刀绞。这位和他在抗战时期就结为患难伴侣的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从县委的岗位上转向从事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支撑着一整个大家庭。
解放之后,向守志率军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回来之后,紧接着就一个人前往北京学习,按理来说,当时少将一级的学员是可以带家属的,但是这个伟大的女人不愿意拖累丈夫,让他安心学习,坚持独自带着一家人在湖北生活,几十个学员里只有三个人没有带家属,向守志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相濡以沫的妻子,身患绝症,向守志的悲痛可想而知。1960年秋天,张玲进行了长达12个小时的切除直肠癌大手术,癌病灶是切除了,但是医生却用同情且无奈的口气对向守志说哦,她想吃什么就让她吃什么吧,这样的病人最多能活5年!
手术完成后,张玲一能下床,就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她的心里明白,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在外的丈夫又怎么能够前线地胜仗。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忘记自己还是一个没有脱离死神魔掌的病人,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丈夫无牵无挂地投入工作。
可是,苦难与磨难往往都是接二连三的,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生活困难直接影响了教员和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有人开始出现浮肿,就连当了院长的向守志同样也吃不饱肚子,一到了晚上,手在腿上一按一个坑,整天浑身无力,疲倦不已,这可如何是好?
向守志决定自力更生。带兵打仗的人,靠的就是那股子不服输、永不后退的劲头,他将学校当作军营,几千学生当成战士,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黄河滩,抡起铁锹开荒,种花生!到了夏天,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没有辜负他们的心血和希望,将沉甸甸的收获还给了他们。
这一年,向守志他们从黄河滩收获了几十万斤花生,这种高营养的宝贝疙瘩,不仅仅救了全院师生一把,还支援了西安的其他单位,甚至远在北京的第一炮兵总部机关,也受到了他们的恩泽。
而张玲的生命力好像和丈夫的事业息息相通,向守志的导弹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不可思议的奇迹也出现在了张玲的身上,她不仅仅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五年,甚至活过了10年,20年,30年,甚至40年,成为了北京市的抗癌明星,2001年的时候,已经双双80岁的向守志夫妇甚至还同游了三亚,共同回忆曾经奋斗过的日子。
向守志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出色表现很快就引起了的关注,1965年8月,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向守志为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主管导弹部队的建设,1966年,决定组建二炮领导机关,毛主席亲自点名由向守志和李天焕负责筹建。
1967年7月4日,下达了毛主席签发的任命书——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天焕任政委一职,“二炮”是周总理取的名字,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与传统的炮兵进行区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又增添了一个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新兵种。
这一支高科技部队的诞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于在未来,都在我国国际战略全盘上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二炮的第一任司令员,向守志本应该和它一起走向辉煌,迎接新的历程。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毛主席签发了命令的第43天,甚至向守志都还没有来得及走马上任的时候,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他从二炮的岗位了撤了下来,并从此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改造南京抓龙筋会馆,就连家人们也无一幸免。
直到5年之后,叶剑英元帅开始负责主持军委的工作之后,军队建设慢慢回归正轨,向守志才回到北京慢慢开始工作。1974年11月的一天,叶帅办公室打电话给军委炮兵,通知已经回来工作的向守志:“叶帅要在西山家里接见你。”!
放下电话之后,向守志就直奔西山,在叶帅家的会客厅中见到了叶剑英元帅,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叶帅的身体还不错,精神头也非常地好,见到向守志之后,叶帅一边握手,一边笑着开口道:“守志同志,我已经等你多时了!”?
“叶好!”向守志向叶帅立正敬礼,劫后余生,向守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开口向叶帅问道:“叶帅有什么指示?”?
“守志同志,坐,在我这里不必拘束和客气。虽然我没有当过你的直接领导,但是对你的情况还是很清楚的,你当过旅长、师长和军长,做过导弹学院的院长,又担任过一段时间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这些经历在我军高级干部中可是不多的。”叶帅细细道来。
“叶,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接触过导弹部队的事情了!”像是预感到什么一样,向守志赶紧如实说道。
叶剑英也明白向守志的意思,他直言道:“二炮现在是重灾区,一个问题居然开了七八个月的会还没有解决。军委考虑再三,准备派你回二炮部队,仍然担任司令员。今天把你请来,一是想告诉你我们的想法,二是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向守志一听要自己重新出任二炮司令员,一下子就愣住了,一点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赶紧推辞道:“叶帅,我目前对新知识、新技术都不了解,恐怕很难担此重任,怕辜负了军委的厚望,不过我的身体还可以,要不就让我当副职吧,协助主官做好工作。”!
“可是我们觉得做二炮的军事主官,还是你最合适。这样,你不要马上表态去还是不去,先回去考虑考虑再说好吧。”叶帅和颜悦色地说道。
而向守志这一考虑竟然足足考虑了4个月之久,足见他心里的彷徨,最后还是叶帅给他直接下了命令,1975年3月25日,军委副总长胡炜亲自给向守志打去电话:“叶帅说了,明天你就去二炮报到上班呢。军委已经决定了,你执行吧!”!
第二天一大早,向守志就来到了他8年前就应该到岗的岗位,也成为了二炮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位两任司令员,从上任一开始,向守志就坚守叶帅的指示,大力整顿二炮的思想作风问题,从上到下都有了极大的改观,组织纪律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然而向守志第二次担任二炮的司令员也没有能够干很长的时间,周恩来总理去世之后南京抓龙筋理疗,人们自发地在广场沉痛悼念周总理,二炮同样参加了这一次活动,并且送去的最早,花圈也最大,因此向守志再次成为了首当其中的对象,并在第二年调离二炮,前往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后来,叶帅到南京军区视察工作的时候,还曾经问过向守志,愿不愿意回二炮?向守志直言道:“如果服从命令,我去,如果问我个人,我愿意留在南京,协助聂凤智司令员搞好工作。”。
虽然离开了二炮,但是向守志将军对二炮的情感却是从来都不曾有稍稍地减退,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将军曾深情地说道!
“我离开二炮部队很多年了,但和许多老同志一样,对曾经一起工作、战斗和生活过的二炮部队的同志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愿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勇攀高峰!再创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南京婉姐抓龙筋工作室南京正宗抓龙筋